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校领导» 领导动态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网络新媒体工作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调研汇报会在我校举行

来源: 校园网 | 发布日期:2021-05-13 | 阅读次数:

5月12日,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网络新媒体工作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调研汇报会在我校举行。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富,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关工委秘书长于虹,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北京教育关工委副主任刘超美,我校党委书记、关工委名誉主任周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关工委主任郝英杰出席揭牌仪式暨调研汇报会。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1所高校关工委负责人和我校各学院二级关工委负责人、学生代表参加会议。郝英杰主持会议。

423e37f2a4b648dca2f208f67f21147c.png

5c0fa369500d4c92bec97351b6053676.png

在热烈的掌声中,张雪、周坚为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网络新媒体工作研究中心揭牌。

d5360a07b33242a6bf8481b3d3b625da.png

周坚在讲话中对各级关工委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大力支持与热忱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关工委在理论研究、党建、“三全育人”工作中有效地发挥“五老”独特优势和作用取得的工作成效。周坚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网络新媒体工作,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新媒体深度融合,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用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主流价值主导网络空间,努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育人效果的最大增量。周坚强调,“五老”是一所大学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学校将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让老同志们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全力支持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网络新媒体工作研究中心,全力推动关工委工作再上新台阶,开辟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f6f0d45939f4643af759650940b47f0.png

张雪在讲话中指出,华北电力大学关工委与相关部门深入调研,运用新媒体及空中课堂,助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网络新媒体规律,努力实现关工委工作转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为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网络新媒体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希望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五老”立德树人的独特优势,面向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积极开展北京高校关工委工作前瞻性研究和实践工作探索,力求把理论研究做深,把实践创新做实,不断增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吸引力,发挥好带动辐射作用,吸引北京更多的高校关工委参与其中,共同努力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取得更多的丰硕成果。

7aa7477415cb4cdeb7dc8d8a7feb039f.png

调研汇报会上,张雪作了题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研究”的汇报,我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朱常宝介绍了网络新媒体工作研究的思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关工委、教务处等部门负责人汇报了本校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关工委的相关工作。

f4794fd37c29417bbebc379e334629f5.png

李卫红在调研汇报会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了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我校用网络新媒体在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中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表示肯定。她指出,“五老”懂教育、爱学生、肯奉献,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教育情怀、高超的管理艺术水平和思政工作水平,要发挥好“五老”的优势,做党的理论的宣讲员、做青年学子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她强调,研究中心要充分认识到关工委工作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高地的必要性、紧迫性,主动适应新时代对关工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标立德树人新任务,重点开展组织力建设和工作品牌建设研究,注重总结凝练、深化提升、宣传推广各地各校好经验好做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系统关工委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要通过研究中心把关工委建在网上、连在线上,凝聚老同志的力量积极融入学校“大思政”教育体系,打造富有关工委特色的品牌。

0725dfa797f14e04b6761d9f99bc549d.png

与会人员参观了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三全育人”成果展示、E声“麻辣烫”网络工作室及老同志参与立德树人的成果展示等。

8af81b6250fa45898ab68e09049207db.png

北京教育系统网络新媒体工作研究中心是在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领导下,针对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关工委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开展探索和实践研究的机构。中心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研究方法,总结提炼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北京高校关工委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做法,并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性推广,由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 11 所高校组成,中心办公室设在华北电力大学。

审核:聂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