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校领导» 领导动态

《中国电力报》专访杨勇平校长: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寻求新转变

来源: 校园网 | 发布日期:2017-11-30 | 阅读次数: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新目标和新要求,“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该如何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的人才?华北电力大学在卓越人才培养工作中作了哪些探索和尝试?”近日,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电力报》记者对杨勇平校长进行了专访,并将采访实录全文刊发。现予以转载。

  中国电力报: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新目标和新要求,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华北电力大学将如何落实新要求?

  杨勇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一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勇于担当的复合型人才,为建设创新性国家提供人才与科技资源。高等教育恰恰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这两方面的交汇点。当代大学生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刚好吻合,他们的能力素质决定了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步伐。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承担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要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工程教育理论和产业需求,借鉴合作教育、工程教育的国际经验和国际视角,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电力报:当前社会和经济新形势对未来的电力人才有何新要求?

  杨勇平: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经济与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催生了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新经济对传统工科提出了新要求,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混血儿”使传统工科分类之间的壁垒和差异变得模糊;同时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创新改革,促进工程教育与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出一大批具备创新能力、学科交叉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能源电力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清洁煤发电技术、特高压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等不断创新与应用,能源电力工业发展进入新时代。有统计数据表明,到2025年,新一轮的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短缺950万人,而电力装备人才短缺900万人。由此可见,构建能源电力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培养适应新产业、新技术的高素质电力人才迫在眉睫。

  中国电力报:你认为高等工程教育应该怎样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杨勇平:现在的能源结构,包括总量、技术水平、管理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国家发布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要求我们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以国家需求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为能源电力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建设能源强国提供强力支撑。

  目前,我们的能源电力人才在工程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全球视野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求。工程科技能力方面,像华龙一号这样庞大复杂的工程不断涌现,行业需要更多的能够掌控高精尖工程的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方面,现在的科学技术更新非常快,许多工程都实现了无人值守,这需要工程师有快速学习和处理更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国际化方面,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电力行业“走出去”持续推进,电力行业工程师需具备全球视野、了解跨国文化、精通多国语言等能力。综合以上原因,我们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搭建了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大平台,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引领能源电力领域的高等教育改革,为造就适应能源电力发展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贡献我们的“电力”行业智慧。

  中国电力报:华北电力大学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的目的是什么?

  杨勇平: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恰逢其时,非常必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特征,是履行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高校工程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工程教育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为此,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进企业由“用户”向“参与者”转变,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华北电力大学是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积极探索多层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课内外统合、学研双驱”的工程创新型和“学行并重、校企联合”的工程实践型两类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在电气、能动、核电等专业深入实施卓越计划,已有2000余名学生参与了卓越计划。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旨在让企业与高校合作、高校与高校的合作从“单兵作战”向“多元协作”“集团作战”转变,形成“校企协同、校校协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行业人才培养新格局。

  原文链接:http://www.cpnn.com.cn/zdyw/201711/t20171124_1032389.html